区调解中心:只进一扇门 办结所有事
2023-12-29 15:06:41 浏览:
日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全国工商联、中国企联决定对2023年度工作突出的129家基层调解组织予以通报表扬,滨海新区调裁审一体化中心在列。2021年,滨海新区总工会联合区人社局、区人民法院、区司法局打造劳动人事争议调裁审一体化中心,强化调、裁、审高效衔接,为企业和职工提供咨询、法援、调解、仲裁、审判等“一站式”服务,实现劳动人事争议“只进一扇门,办结所有事”,在快速协调化解矛盾争议、提高调处效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推动实现辖区内劳动争议65%化解在诉前。
开展联动调解 源头预防化纠纷
滨海新区总工会牵头的“滨海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组织调解团队制定规范化、体系化、制度化的工作方案,后续又不断完善调解工作流程,健全调解机制,提升工作质效,通过线上调解、线下约谈等多元化的调解方式,快速、有效、彻底将劳动争议化解于诉前,不仅维护了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又促进了企业劳动人事关系和谐发展,积极发挥了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纽带作用。目前,区调解中心拥有多名专职调解员和兼职律师调解员,并聘请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的专家组成服务顾问团队为集体争议处置、规范化建设、推动工作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近年来,劳动关系相关问题趋于多元化、复杂化。为此,区调解中心建立调解员深入用人单位开展用工指导工作机制,开展“劳动关系大讲堂”专题培训,筛选矛盾多发频发企业,针对员工手册、用工制度、争议处置等常见劳动关系问题开展集中培训,不断规范企业用工,提高企业“自预力”和“自愈力”;开展调解员走进产业(人才)联盟建设劳动关系“和谐驿站”活动,针对行业、产业特点和需求,指导建立行业调解组织,发挥法治宣传、政策宣讲、培训指导、员工心理辅导等作用,促进矛盾争议在基层化解,精准提供劳动关系公共服务。
同时,区调解中心加强对基层调解组织的指导,建立“专业调解员分片指导街镇”工作制度,每年开展街镇和企业调解员培训,不断提高基层调解工作水平和能力。区总工会与区人社等部门合作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图书专区暨调解员仲裁员知识充电站,以图书借阅、专题讲座、和合文化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开展调解员素质提升行动,不断提高调解员的专业素质。
此外,区调解中心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设,建立滨海新区劳动人事争议“四方联动”调解机制和集体争议案件“应急调解”制度。依托调裁审一体化中心有效对接各部门派驻工作人员,中心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均有序引导先行调解,调解成功的及时出具人民法院或仲裁院调解文书,推动形成矛盾联调、力量联动、信息联通、齐抓共管的“大维权”“大调解”新机制、新格局。
创新调处模式
定分止争有实效
目前,区调解中心在用好人社部调解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智慧人社—云调解”平台,搭建“法律法规库”及企业注册信息查询、调解仲裁申请、案件查询及办理、电子送达、线上调解室、实时交流、案件统计及分析7大功能模块,实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全流程线上经办,使当事人只需根据系统平台的操作提示填写相关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等,就可以在线参与调解仲裁。该平台开通运行后,确保调解仲裁不断线、定分止争网上见,极大提高了工作质效。
区调解中心强化分析研判,深化数据应用。依托“云调解”和调裁审一体化中心等平台,加强与区人民法院劳动人事争议审理法庭的工作对接,共享平台信息,方便人民法院查询案件调解仲裁阶段信息,并以仲裁和诉讼案号为连接点,对案件进行实时分析。通过定期统计分析劳动人事争议的发生行业、规模、案由、当事人群体等相关数据,有效实现劳动人事争议业务动态管理、重大案件预警等功能。
同时,区调解中心还成功搭建起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平台。社会组织、律师事务所等作为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是滨海新区探索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落实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依托该社会协同平台,区调解中心在实践中培育和提升社会组织参与调解劳资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专业水平。
据悉,区调解中心将继续完善人社、法院、司法和工会“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构建关口前移、多元参与、综合施策、通力合作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新格局,为全力化解劳动纠纷,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开展联动调解 源头预防化纠纷
滨海新区总工会牵头的“滨海新区劳动争议调解中心”组织调解团队制定规范化、体系化、制度化的工作方案,后续又不断完善调解工作流程,健全调解机制,提升工作质效,通过线上调解、线下约谈等多元化的调解方式,快速、有效、彻底将劳动争议化解于诉前,不仅维护了企业和职工的合法权益,同时又促进了企业劳动人事关系和谐发展,积极发挥了工会联系职工群众的纽带作用。目前,区调解中心拥有多名专职调解员和兼职律师调解员,并聘请法学、社会学、心理学方面的专家组成服务顾问团队为集体争议处置、规范化建设、推动工作创新提供智力支持。
近年来,劳动关系相关问题趋于多元化、复杂化。为此,区调解中心建立调解员深入用人单位开展用工指导工作机制,开展“劳动关系大讲堂”专题培训,筛选矛盾多发频发企业,针对员工手册、用工制度、争议处置等常见劳动关系问题开展集中培训,不断规范企业用工,提高企业“自预力”和“自愈力”;开展调解员走进产业(人才)联盟建设劳动关系“和谐驿站”活动,针对行业、产业特点和需求,指导建立行业调解组织,发挥法治宣传、政策宣讲、培训指导、员工心理辅导等作用,促进矛盾争议在基层化解,精准提供劳动关系公共服务。
同时,区调解中心加强对基层调解组织的指导,建立“专业调解员分片指导街镇”工作制度,每年开展街镇和企业调解员培训,不断提高基层调解工作水平和能力。区总工会与区人社等部门合作建立和谐劳动关系图书专区暨调解员仲裁员知识充电站,以图书借阅、专题讲座、和合文化大讲堂等多种形式开展调解员素质提升行动,不断提高调解员的专业素质。
此外,区调解中心加强劳动人事争议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司法调解联动工作体系建设,建立滨海新区劳动人事争议“四方联动”调解机制和集体争议案件“应急调解”制度。依托调裁审一体化中心有效对接各部门派驻工作人员,中心受理的劳动争议案件均有序引导先行调解,调解成功的及时出具人民法院或仲裁院调解文书,推动形成矛盾联调、力量联动、信息联通、齐抓共管的“大维权”“大调解”新机制、新格局。
创新调处模式
定分止争有实效
目前,区调解中心在用好人社部调解平台的基础上,开发建设“滨海新区智慧人社—云调解”平台,搭建“法律法规库”及企业注册信息查询、调解仲裁申请、案件查询及办理、电子送达、线上调解室、实时交流、案件统计及分析7大功能模块,实现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全流程线上经办,使当事人只需根据系统平台的操作提示填写相关信息、进行身份认证等,就可以在线参与调解仲裁。该平台开通运行后,确保调解仲裁不断线、定分止争网上见,极大提高了工作质效。
区调解中心强化分析研判,深化数据应用。依托“云调解”和调裁审一体化中心等平台,加强与区人民法院劳动人事争议审理法庭的工作对接,共享平台信息,方便人民法院查询案件调解仲裁阶段信息,并以仲裁和诉讼案号为连接点,对案件进行实时分析。通过定期统计分析劳动人事争议的发生行业、规模、案由、当事人群体等相关数据,有效实现劳动人事争议业务动态管理、重大案件预警等功能。
同时,区调解中心还成功搭建起社会力量参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平台。社会组织、律师事务所等作为第三方社会力量参与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是滨海新区探索构建中国特色和谐劳动关系,落实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工作的重要举措之一。依托该社会协同平台,区调解中心在实践中培育和提升社会组织参与调解劳资纠纷、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专业水平。
据悉,区调解中心将继续完善人社、法院、司法和工会“四位一体”工作机制,构建关口前移、多元参与、综合施策、通力合作的劳动人事争议调解工作新格局,为全力化解劳动纠纷,助力优化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6596417817257361&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