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实习要小心 不经意间可能泄密
2024-08-28 17:43:34 浏览:
开学在即,不少大学生在返校后会选择为自己找一份实习。初入职场实习,在通过实践培养自己的专业能力,开阔眼界的同时,一些大学生们拍摄工作场景并发布到社交媒体平台,记录自己的职场生活、分享心情。然而,实习生分享工作场景、不合理运用AI工具等都有可能造成信息泄露,严重时可能侵犯客户利益,损害就职单位的声誉,甚至可能触犯法律……因此,防止工作中的信息泄露是实习生专业素养培养的必要项。
用人单位做好相关培训,规避风险
今年7月,一条名为“985大一投行实习的一天”的视频在网络流传,讲述一名大学生暑假期间在某证券类公司研学,但该条视频中泄露了多个该公司投行部门的项目客户信息。
事发不久,该公司紧急回应称,已责令该学生终止研学,并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启动问责程序。随后,该公司发布声明称,经查,该学生进入公司研学系公司投行某团队负责人违规引入,公司已对该负责人作出撤职处分,并将对投行部门负责人严肃问责。
大学生职场实习,保密需要特别注意。曾在某快递公司实习的钟某表示,在面试时,人事部门就向面试者提出了对工作内容进行保密的要求。入职后收到了电子版的员工手册,被要求阅读相关的详细规则。根据规定,实习生如果泄露工作内容会被开除并扣除实习工资。由于实习工作中可能涉及泄密的环节多,会尽量通过公司专用的软件传输资料。
广州仲裁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律师协会涉案企业刑事合规委员会委员马某表示,泄露信息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泄露个人信息,另外一个是泄露非个人信息。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与泄露,我国法律规定较为齐全,界定也比较清楚。其中《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较为全面的规定。泄露非个人信息,一般从侵害商业秘密的角度进行责任追究。这方面在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民法典》《刑法》等法律都有明确的规定。
注意培养保密意识
初入职场的大学生一般不会接触到单位的核心机密,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准职场人”,在工作中重视信息保密仍然是“必修课”。
“我的工作主要是辅助来访者进行心理评估测试,由于目前没有太多涉及个人隐私部分,所以上级也不会过多地强调和提醒。”在顺德某医院担任治疗师助理实习的贺某表示,保密的要求更像是出于医生的职业素养,保守来访者的隐私与情况。原则上除了主治医生和治疗师,其他人不被允许查看来访者的评估结果。
正在某国企实习的苏某表示,入职时会签订一式两份的保密协议。根据公司规定,泄露工作内容产生的一切责任由实习生承担,赔偿金从实习报酬中扣除,情节严重将被追究法律责任。不过苏某也表示,自己所在的岗位主要负责相关稿件初稿的撰写,起草的稿件也不会是最终版。虽然涉及党政工作,但实际上不会接触到涉密文件。“防止信息泄露主要是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定期维护电脑安全。”苏某补充道。
“泄露工作信息,如果仅仅是违反了所在实习单位的内部规定,将会得到实习单位的相应处分。如果泄露的工作信息还有违法犯罪行为,仍然要承担相应的违法犯罪责任,这与实习生的身份无关。”马某强调。
对于记录工作场景,分享生活的行为,马某提醒,无论使用哪一种分享日常内容的方法,都不能有违法行为,更不能有犯罪行为。否则,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过失而承担不必要的后果。所以,建议作为已成为大学生的知识分子,应该多关注法律、学习法律,运用法律,并积极参与到法律法规的修订和意见征求中来,做一个学法、懂法、知法、守法的新时代公民。
提醒 哪些环节容易泄密?
除去对工作内容的主观分享,近年来因使用网上办公程序而导致的失泄密案件屡屡发生,暴露出一系列风险隐患。近日,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些办公中容易导致信息泄露的情形。
云助手泄露涉密文档。“文件传输助手”能够实现文件云端存储,在不同设备终端均可下载使用。涉密文件上传网络后,电脑和手机设备自动同步存储的过程大大增加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通过木马病毒获取相关文件的风险。此外,传输软件公司后台也能轻易获取涉密文件,且无法有效控制知悉范围,极易造成失泄密。
图文识别小程序泄露密件原件。OCR识别技术的成熟给办公工作带来了十足的便利,种类繁多的图文识别小程序能够轻松抓取图片信息中的文字并一键转换文本。部分涉密岗位工作人员为导入密件文字内容,违规将密件使用线上小程序进行拍摄识别。尽管有意遮盖了密件的红头标志和密级,但密件原件的图片上传网络平台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通过技术手段能够轻松获取软件后台数据,窃取国家秘密。
AI写作泄露涉密内容。近年来,AI写作蓬勃发展,逐渐成为许多办公人士的“笔杆子”,用户只需要输入具体需求,就能一键生成文章。部分涉密人员在起草涉密材料时,为节省工作时间,违规将涉密素材和涉密文件内容输入AI写作小程序生成文章。但AI小程序会自动收集用户输入的信息内容以供自主学习,相关数据易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窃取,造成国家秘密泄露。
工作群组泄露涉密信息。许多单位为方便沟通,组建了许多用来通报交流工作事项的“工作群”。部分单位违规在“工作群”中通知、讨论涉密工作事项,甚至将涉及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的内容以图片、文件等形式在群聊内发布。这些群聊中的涉密信息极易被群成员转载甚至对外公开,无法控制知悉范围。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还能通过网络攻击获取重点工作群组的聊天记录,存在极大失泄密隐患。
国家安全机关提醒,在办公时,严禁通过互联网处理涉密信息,使用办公软件时禁止在线上发布、传播涉密信息,不能以方便工作为由将涉密文件线上存储。严禁将涉密文件拍摄、摘录后上传互联网,使用文字识别、AI写作等功能时应杜绝输入涉密文件,防止方便了工作却泄露了秘密。
从事涉密岗位、有机会接触到涉密内容的工作人员应定期对手机、电脑等私人电子设备开展自查,杜绝用互联网设备处理涉密信息,同时也要及时对涉密计算机开展病毒自检,防止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植入病毒窃取数据。涉密企事业单位要定期开展国家安全宣传与保密警示教育,对内部“工作群”加强监督检查,履行涉密材料处理的日常监督责任,抓好涉密人员日常管理。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8608176204314071&wfr=spider&for=pc
用人单位做好相关培训,规避风险
今年7月,一条名为“985大一投行实习的一天”的视频在网络流传,讲述一名大学生暑假期间在某证券类公司研学,但该条视频中泄露了多个该公司投行部门的项目客户信息。
事发不久,该公司紧急回应称,已责令该学生终止研学,并按照公司相关规定对有关责任人启动问责程序。随后,该公司发布声明称,经查,该学生进入公司研学系公司投行某团队负责人违规引入,公司已对该负责人作出撤职处分,并将对投行部门负责人严肃问责。
大学生职场实习,保密需要特别注意。曾在某快递公司实习的钟某表示,在面试时,人事部门就向面试者提出了对工作内容进行保密的要求。入职后收到了电子版的员工手册,被要求阅读相关的详细规则。根据规定,实习生如果泄露工作内容会被开除并扣除实习工资。由于实习工作中可能涉及泄密的环节多,会尽量通过公司专用的软件传输资料。
广州仲裁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律师协会涉案企业刑事合规委员会委员马某表示,泄露信息一般从两个方面来考虑。一个是泄露个人信息,另外一个是泄露非个人信息。对于个人信息的保护与泄露,我国法律规定较为齐全,界定也比较清楚。其中《个人信息保护法》《网络安全法》《民法典》《刑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有较为全面的规定。泄露非个人信息,一般从侵害商业秘密的角度进行责任追究。这方面在我国的《反不正当竞争法》《民法典》《刑法》等法律都有明确的规定。
注意培养保密意识
初入职场的大学生一般不会接触到单位的核心机密,但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准职场人”,在工作中重视信息保密仍然是“必修课”。
“我的工作主要是辅助来访者进行心理评估测试,由于目前没有太多涉及个人隐私部分,所以上级也不会过多地强调和提醒。”在顺德某医院担任治疗师助理实习的贺某表示,保密的要求更像是出于医生的职业素养,保守来访者的隐私与情况。原则上除了主治医生和治疗师,其他人不被允许查看来访者的评估结果。
正在某国企实习的苏某表示,入职时会签订一式两份的保密协议。根据公司规定,泄露工作内容产生的一切责任由实习生承担,赔偿金从实习报酬中扣除,情节严重将被追究法律责任。不过苏某也表示,自己所在的岗位主要负责相关稿件初稿的撰写,起草的稿件也不会是最终版。虽然涉及党政工作,但实际上不会接触到涉密文件。“防止信息泄露主要是提高自己的防范意识,定期维护电脑安全。”苏某补充道。
“泄露工作信息,如果仅仅是违反了所在实习单位的内部规定,将会得到实习单位的相应处分。如果泄露的工作信息还有违法犯罪行为,仍然要承担相应的违法犯罪责任,这与实习生的身份无关。”马某强调。
对于记录工作场景,分享生活的行为,马某提醒,无论使用哪一种分享日常内容的方法,都不能有违法行为,更不能有犯罪行为。否则,可能会因为自己的过失而承担不必要的后果。所以,建议作为已成为大学生的知识分子,应该多关注法律、学习法律,运用法律,并积极参与到法律法规的修订和意见征求中来,做一个学法、懂法、知法、守法的新时代公民。
提醒 哪些环节容易泄密?
除去对工作内容的主观分享,近年来因使用网上办公程序而导致的失泄密案件屡屡发生,暴露出一系列风险隐患。近日,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发布了一些办公中容易导致信息泄露的情形。
云助手泄露涉密文档。“文件传输助手”能够实现文件云端存储,在不同设备终端均可下载使用。涉密文件上传网络后,电脑和手机设备自动同步存储的过程大大增加了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通过木马病毒获取相关文件的风险。此外,传输软件公司后台也能轻易获取涉密文件,且无法有效控制知悉范围,极易造成失泄密。
图文识别小程序泄露密件原件。OCR识别技术的成熟给办公工作带来了十足的便利,种类繁多的图文识别小程序能够轻松抓取图片信息中的文字并一键转换文本。部分涉密岗位工作人员为导入密件文字内容,违规将密件使用线上小程序进行拍摄识别。尽管有意遮盖了密件的红头标志和密级,但密件原件的图片上传网络平台后,境外间谍情报机关通过技术手段能够轻松获取软件后台数据,窃取国家秘密。
AI写作泄露涉密内容。近年来,AI写作蓬勃发展,逐渐成为许多办公人士的“笔杆子”,用户只需要输入具体需求,就能一键生成文章。部分涉密人员在起草涉密材料时,为节省工作时间,违规将涉密素材和涉密文件内容输入AI写作小程序生成文章。但AI小程序会自动收集用户输入的信息内容以供自主学习,相关数据易被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窃取,造成国家秘密泄露。
工作群组泄露涉密信息。许多单位为方便沟通,组建了许多用来通报交流工作事项的“工作群”。部分单位违规在“工作群”中通知、讨论涉密工作事项,甚至将涉及国家秘密和工作秘密的内容以图片、文件等形式在群聊内发布。这些群聊中的涉密信息极易被群成员转载甚至对外公开,无法控制知悉范围。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还能通过网络攻击获取重点工作群组的聊天记录,存在极大失泄密隐患。
国家安全机关提醒,在办公时,严禁通过互联网处理涉密信息,使用办公软件时禁止在线上发布、传播涉密信息,不能以方便工作为由将涉密文件线上存储。严禁将涉密文件拍摄、摘录后上传互联网,使用文字识别、AI写作等功能时应杜绝输入涉密文件,防止方便了工作却泄露了秘密。
从事涉密岗位、有机会接触到涉密内容的工作人员应定期对手机、电脑等私人电子设备开展自查,杜绝用互联网设备处理涉密信息,同时也要及时对涉密计算机开展病毒自检,防止境外间谍情报机关植入病毒窃取数据。涉密企事业单位要定期开展国家安全宣传与保密警示教育,对内部“工作群”加强监督检查,履行涉密材料处理的日常监督责任,抓好涉密人员日常管理。
原文链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08608176204314071&wfr=spider&for=pc
未与用人单位签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关系该如何认定? 青岛先进制造业就业支撑行动启动——聚焦先进制造业常态化服务对接、各类型人才支撑等6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