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印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暂行办法》的通知

2021-07-09 15:04:00   浏览:

伊犁州哈萨克自治州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各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自治区各职业院校、各大中企业:

  为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人社部发﹝2018﹞66号)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业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新财社〔2018〕241号)精神,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结合实际研究制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联系单位: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联系电话:0991-3689687

  联系单位:自治区财政厅

  联系电话:0991-2837132

  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自治区财政厅

  2019年4月23日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更多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根据《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人社部发〔2018〕66号)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业资金管理暂行办法》(新财社〔2018〕241号)精神,结合自治区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企业新型学徒制是指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为主、院校参与原则,以企业技能岗位新招用和转岗人员为培养对象,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模式,通过企校合作、工学交替方式培养企业技能人才的制度。

  第三条 各地(州、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与辖区内各类企业加强对接联系和沟通协调,推动中央企业、自治区直属企业等大中型企业开展学徒制培训,支持中小微企业参加新型学徒制培训,鼓励各类企业吸纳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力和初高中毕业未升学未就业学生接受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

  

第二章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主要内容


  第四条 学徒培养目标以符合企业岗位要求的中、高级技术工人为主,培养期限为1—2年,特殊情况可延长到3年。学徒培训期满,参加职业技能鉴定、技能等级评价或结业考核,取得相应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结业证书(毕业证书)。

  第五条 企业根据技能岗位要求确定具体培训任务,包括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安全生产规范和职业素养,特别是培育工匠精神。

  第六条 企业从新招用或转岗人员中确定培养对象,签订培养协议;企业根据岗位要求确定培训任务,与培训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分别承担培训任务,企业采取导师带徒方式,培训机构开展针对性教学,通过企校合作、工学交替方式完成培训任务。

  第七条 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的企业,应当拥有一定数量的技能岗位和技能劳动者,建立职工培训制度,开展职业培训,实行工资待遇与职业技能水平挂钩的激励制度;开展学徒制培训的岗位应具有一定技术水平和操作难度,培训时间较长、培训成本较高。

  第八条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的对象,应当是年龄应在45岁以下,与企业签订1年以上劳动合同的技能岗位新招用人员和转岗人员,具体对象由企业结合生产实际自主确定。

  第九条 专业设置、专业教师和教学场所、设施设备符合企业技能岗位培训要求的技工院校、职业院校、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培训中心等教育培训机构,可以与企业合作承担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任务。

  第十条 企业新型学徒制以企业为主体组织开展,主要职责和责任由企业承担,学徒与培训机构按照规定和约定履行职责和义务。

  (一)企业与学徒的权利义务。

  1.企业应当与学徒签订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期限应当长于学徒培养期限,并明确工作地点、工作岗位、薪酬待遇、工作时间等事项。

  2.企业应当与学徒签订培养协议,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与期限、质量考核标准、双方权利等内容。企业应当选拔优秀高技能人才担任学徒的企业导师,保证必要的“师带徒”条件,帮助学徒进行岗位技能操作训练,逐步掌握并提升技能水平和职业素养,使之能够达到职业技能标准和岗位要求,具备从事相应技能岗位工作的能力。

  3.学徒应当按照劳动合同和培养协议的约定,参加企业生产经营、学徒培训和鉴定考核。

  (二)企业与培训机构的权利义务。

  1.企业根据培训需要,自主决定委托培训内容和承担相应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与培训机构签订合作协议,明确培训的方式、内容、期限、费用、双方责任等具体内容。

  2.培训机构应当按照合作协议约定,为学徒进行非全日制注册,并安排具备相应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的指导老师,负责承担学徒的学校教学任务,强化理论学习,做好与企业实践技能的衔接。

  3.培训机构应当按照企业生产和学徒实际,采取弹性学制,实行学分制管理。培训机构要建立适合弹性学制和学分制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考核制度。鼓励和支持学徒利用业余时间分阶段完成学业。

  

第三章 组织实施


  第十一条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会同自治区财政厅制定年度培训计划,组织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具体实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通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就业培训信息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进行审核备案和补贴申请,全过程实名制管理。

  (一)拟开展学徒制培训的企业,通过系统提交以下审核备案资料(见附件)和培养协议、劳动合同、企业在银行开立的基本账户;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通过系统进行审核备案。

  (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审核通过后,由企业按照培训计划组织实施。学徒培训期间,企业和培训机构应当向系统上传不少于10次的视频,以反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在不同阶段、不同环节的开展情况。

  (三)培训任务完成后,对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内的职业(工种),企业应组织学徒进行职业技能鉴定,鉴定合格颁发职业资格证书;不在国家职业资格目录清单内的职业(工种),企业可组织职业技能等级评价或结业考核,颁发相应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培训合格证书。注册为技工院校非全日制学籍的,符合毕业条件的颁发技工院校毕业证书。

  第十二条 企业新型学徒制的费用。

  (一)企业按照合作协议约定,向培训机构支付学徒培训费用,所需资金可从企业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二)承担师带徒任务的企业导师享受师带徒津贴,津贴标准由企业制定,津贴由企业承担。

  (三)学徒培养期间学徒工资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支付,并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

  (四)鼓励企业加强学徒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建设、管理人员培训、管理平台开发等工作。企业对学徒开展的在岗培训、业务研修等企业内部发生的费用,符合有关政策规定的,可从职工教育经费中列支。

  

第四章 培训补贴及申领程序


  第十三条 自治区对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的企业给予培训补贴,补贴资金从就业补助资金列支、直补企业。学徒制培训的补贴标准为每人每学年4000元;企业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核定的培训成本低于4000元的,按实际培训成本给予补贴。符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条件的,按规定给予职业技能鉴定补贴。补贴标准根据经济发展、培训成本、物价指数等情况逐步提高。

  第十四条 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由企业提出申请,企业所在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审核,财政部门拨付资金并将拨付情况抄送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每半年申请拨付1次。

  (一)企业新型学徒制审核备案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向财政部门提交拨付预支补贴资金的文件和学徒名册;财政部门按照补贴金额的50%向企业预支补贴资金。

  (二)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任务完成后,可申请剩余培训补贴资金。申请剩余培训补贴资金时,企业应通过系统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提交以下资料:补贴资金申请报告、培训合格的学徒名册,学徒的职业资格证书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编号、结业证书(毕业证书)复印件,培训机构出具的行政事业性收费票据(或税务发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审核通过后,向财政部门提交拨付剩余补贴资金的文件和系统导出的培训合格的学徒名册,财政部门依据申请剩余补贴资金的文件和系统导出的培训合格的学徒名册向企业核拨剩余补贴资金。

  (三)未完成培训任务或结业考核不合格的学徒,企业不得将其列入申领剩余培训补贴的学徒名册。培训期间,学徒与企业的劳动合同终止的,企业应当补足学徒人数;学徒人数无法补足的,企业应当按照短缺人数向财政部门退回已经领取的预支补贴资金。

  

第五章 监督与管理


  第十五条 各地(州、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应加强企业新型学徒培训过程管理,定期检查抽查,监督指导企业按实施方案开展培训,严格考核验收。

  第十六条 各地(州、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应当做好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经费保障工作,及时足额拨付补贴资金。有条件的地方可通过年度部门预算安排工作经费,对学徒培训教材开发、师资建设、管理人员培训、管理平台开发等基础工作给予支持。

  第十七条 各地(州、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应加强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补贴资金的监督管理,自觉接受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发现管理混乱、弄虚作假、培训质量低下等问题的,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可以终止培训、收回补贴资金,且在3年内不再备案审核其企业新型学徒制申请资料;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追究当事人的法律责任。

  

第六章 附 则


  第十八条 各地(州、市)、县(市、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财政部门可依据本办法,制定企业新型学徒制实施细则,每年年底前将企业新型学徒制工作开展情况报送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

  第十九条 本办法由自治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条 本办法自2019年5月1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