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地务工被砸致高位截瘫,男子遭遇维权难,6年历经3次鉴定,工伤待遇方有着落
2021-12-10 14:01:00 浏览:
高位截瘫卧床6年的农民工徐某,终于等来了维权成功的消息。此前,他不幸被起重机吊起的钢板脱落砸中,之后经历了一波三折的工伤鉴定,维权数次陷入僵局。
在这一持久的异地索赔过程中,是多个部门不懈的努力,为当事人带来了希望。
历经3次鉴定,时隔6年,瘫痪在床的湖北省大悟县农民工徐某的工伤待遇终于有了着落。
经过多方努力,近日,徐某的工伤赔偿问题当庭调解,用人单位愿意支付63万元赔偿金。
被钢板砸中致高位截瘫
工伤鉴定遭遇一波三折
2015年1月25日,年关将近,正在广西防城港市务工的45岁徐某突然被起重机吊起的钢板脱落砸中,导致颈椎损伤并高位截瘫。事故发生后,徐某被送往医院治疗。后经防城港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鉴定,徐某受伤为四级伤残、大部分生活自理障碍。
然而,用人单位武汉某劳务工程有限公司对鉴定结果不服,仅支付了部分医药费后未予支付工伤待遇。无奈之下,2016年6月3日,徐某从医院回湖北大悟县老家休养。
回到老家后,孤身一人的徐某由哥哥照料,并由当地政府给予帮扶。
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徐某向劳动争议仲裁部门申请仲裁,要求工伤保险待遇以及未签劳动合同双倍工资等仲裁请求。2020年11月18日,劳动争议仲裁部门做出仲裁裁决书,但双方均不服,用人单位先诉至武汉市青山法院,徐某后诉至防城港市港口区人民法院。鉴于两案当事人互为原、被告,防城港市港口区人民法院裁定将案件移送青山法院合并审理。
今年2月22日,青山法院受理此案后,用人单位以徐某的工伤伤情发生变化为由,申请对徐某的工伤等级进行再次鉴定,防城港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受理后通知徐某到防城港指定的医院做当面检查。但徐某的身体状况无法支持其到防城港进行检查,一时间,案件陷入僵局。
跨省邀请专家千里赴鄂
精准司法助力精准扶贫
为解决徐某异地鉴定难的现实困境,青山法院法官胡胜做了一个“麻烦”的决定——请广西专家来鄂异地鉴定。
异地鉴定涉及多个部门的协调,为保证沟通时效,胡胜法官多次与防城港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用人单位、大悟县政府及徐某所在的村委会电话及微信沟通,协商异地鉴定的方案。同时,搭建专门微信工作群,将鉴定委员会工作人员、用人单位的代表、大悟县政府工作人员、徐某的律师四方都拉入该工作群,实时沟通,商讨鉴定方案。历经两个多月的努力,双方终于就鉴定方案达成一致。
考虑到鉴定委员会工作人员及专家组在武汉转车及出行的实际困难,胡胜法官主动负责接送工作人员及专家组往返天河机场,并协调大悟县政府负责从武汉到大悟的行程。
5月12日,长途漫漫,路逢大雨,工作人员及专家组耗时12小时终于到达偏僻山村徐某的家中,最终完成了检查。
7月2日,徐某终于收到防城港市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做出的复查鉴定结论书,鉴定其为四级伤残,大部分生活自理障碍。
用人单位申请再次鉴定
包车赴桂面检终于获赔
正当徐某以为自己的工伤赔偿有了希望时,7月20日,用人单位却以鉴定机关未对伤情进行复核,异地面检不符合规定等问题向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对徐某进行劳动能力再次鉴定。
“保障用人单位充分行使诉讼权利,既是平等保护用工单位合法权益、优化营商环境的客观要求,也是以程序公正完整促进用人单位信服法律的有力措施。”为真正破解鉴定难题,胡胜法官再次出面向用人单位协调,在确保安全的情况下由用人单位出资包车带徐某前往广西南宁做再次鉴定面检,以此消除用人单位一方的疑虑。
9月29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做出再次鉴定结论书,鉴定其为四级伤残,大部分生活自理障碍。
11月5日,该案开庭审理,胡胜法官考虑到徐某的伤情需要长期治疗和护理依赖,向用人单位再三做法律释明工作,用人单位也终于愿意拿出调解态度来解决问题。胡胜法官当即与徐某所在的村主任、村定点扶贫干部刘书记、徐某的哥哥均进行了电话沟通,向他们表达了用人单位愿意调解的诚意以及沟通调解方案。
考虑到当今营商环境下企业经营的实际困难以及劳务公司工程款的结算惯例,调解由用人单位在2021年年底及2022年6月分两次支付各项费用合计63万元。
为了打消徐某及亲属担心款项不能按时到位的想法,胡胜法官又与用人单位的法人进行了电话沟通,约定了逾期支付的违约金条款,再三叮嘱用人单位要按时支付上述款项。
为了保障徐某今后的生活,胡胜法官再次致电徐某所在地的村主任及扶贫干部刘书记,请求他们在赔偿款到账后进行资金监管,共同帮助徐某今后的生活有希望,有保障,有盼头。
原文链接:http://www.workercn.cn/34164/202112/10/211210073457252.shtml